Vatican Media
梵蒂冈城(信仰通讯社)—记忆、慈悲、应许。对于那些像圣母玛利亚一样,在人类历史中认出天主作为的人来说,这是三个关键词。今天上午,教宗方济各在保禄六世大厅接见了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周三例行公开接见的朝圣者们。
教宗向在场信众解释说,“我想向你们道歉,因为重感冒使我无法开口说话。所以,我请我的主内弟兄来宣读今天的要理。他会比我读得更好”。圣座国务院官员皮埃尔路易吉·吉罗里神父代教宗宣读了主题为《信的人是有福的》要理,以及结束时用不同语言向各国信众的问候。
要理中指出,玛利亚拜访圣妇伊撒伯尔的一段中,“首先是耶稣在祂母亲的腹中向祂的子民致意。玛利亚起身出发,她没有选择保护自己远离这个世界、不惧怕危险和他人的评判,而是走出去与他人相遇”。这是因为“当一个人感受到爱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将爱融入到血液中的力量。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五,14)、推动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玛利亚和伊撒伯尔这两个女人的相遇“产生了惊人的影响:那‘充满恩典’的声音向伊撒伯尔问候,激发了这位老妇人腹中胎儿的预言”。在伊撒伯尔的心中唤起了双重的祝福(“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腹中所怀的胎也是有福的!”)和颂赞(“相信主所吩咐的得以实现的人是有福的!”)。“面对对她儿子默西亚身份的承认和作为母亲的使命,玛利亚没有谈她自己,而是谈到了天主,并发出了充满信心、希望和喜乐的赞美。这首颂歌每天都在教会的晚祷中响起——《谢主曲》”。
旋律中交织着“《圣经》的共鸣,表明玛利亚并不想‘脱离合唱’,而是想与父辈们一起歌唱,高扬她对卑微者的怜悯之心”。谈及复活节则使其“也成为一首救赎之歌”。这些动词都是过去式,因为它们“充满了爱的记忆、以信仰照亮当下、以希望照亮未来:玛利亚歌唱过去的恩典,但她是现在的女人,在她的腹中孕育着未来”。
如果说这首颂歌的第一部分“赞美了天主在玛利亚身上的作为、玛利亚是天主子民的缩影、她完全恪守盟约”,那么第二部分则通过“三个关键词——记忆、苦难、应许——在天主子民的历史这一宏观世界中展现了天主的作为”。
事实上,上主“从出埃及记就开始拯救祂的子民,使慈悲之爱‘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现在,又在祂的儿子身上体现了救赎的全部内容,祂被派来拯救人们脱离罪恶”。最后,要理强调“从亚巴郎到耶稣基督和信徒团体,复活节是理解以后每一次自由的诠释学范畴,直至默西亚实现的丰盛救赎”。
最后,教宗用意大利语致意时才再次即兴发言,呼吁和平。指出“让我们想想遭受战争的国家:饱受苦难的乌克兰、以色列、苏丹,许多国家都在遭受苦难。让我们记住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民,为他们祈祷”。在此之前,吉罗里神父用波兰语宣读了教宗为和平祈祷的另一个意向——“我鼓励你们为在贫穷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特别是在乌克兰、中东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开展传教工作的司铎和献身男女祈祷。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存在证明天主还记得他们”。
(FB)(Agenzia Fides 05/02/2025)